行业领袖
营销需要智慧和方法 |

你当前的位置>首页>行业领袖>营销需要智慧和方法

营销需要智慧和方法

在营销市场中,同样一件商品销售得好坏,与营销者的营销方法和营销智慧有很大的关系,传统中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被酒香也怕巷子深所取代,好商品也需要勤吆喝并且还得会吆喝,这就需要营销中的智慧。

营销创意需要营销者懂得消费者的心理和市场需求,它是一个很高的学问,其中让市场带有一点饥饿感,目前被一些营销商推崇,并且在实现中,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被市场效仿。

在意大利有一家专售首批新产品的市场即莱尔市场。在市场上同样一件产品、价钱都相同的情况下,产品在这里却卖得出奇的好。原因是什么?原来这里的销售人员在产品的销售上动足了脑筋。这家市场的任何一种新产品都只销售一次,售完为止,不再第二次进货。即使是一些商品顾客喜欢,抢上手的喜上眉梢,没抢到手的,不无遗憾,要求市场再一次进货。可得到的却是让人遗憾的回答:很抱歉,本市场只售首批,卖完为止,便不再进货,即使是抢手货也是如此,对这样的回答和做法,让许多顾客难以理解,在闲谈中,他们已经把这种奇怪的现象,不断地向别人诉说,于是人们逐渐地形成了这样的观念,在这家市场购买到产品,必须当机立断,绝不能优柔寡断,所以每当一件新产品上市之后,市场上就会出现顾客蜂拥而至,争相抢购的场面。

让市场带点饥饿感的营销策略,使莱尔市场的销售额,不断地创出新记录,出现了空前热闹的销售局面,让顾客没有买到货物时带点遗憾,从而留下强烈的印象。莱尔市场都是最新的产品,要想购买新产品就要当机立断,不要犹豫不决,否则你就再也买不到了。抓住顾客的逆反心理,使莱尔市场为此而享誉国内外,它是成功营销的典范,成为一些专业人士研究和学习的地方。

实践证明营销需要智慧,不然为什么同是价钱、质量都相同的一件商品,会有销售得好和销售得不好的区别呢?

成长的诀窍在于,不断自我超越

前两天和朋友聊天,她说想考雅思出国。我问为什么要出去,她说不喜欢现在的工作,总体还好,但有时需要应酬。她喜欢做事,对人际关系没兴趣,也觉得自己不擅长。我说你这是在逃避,出国是追求某种东西的手段,而不应该是逃避某种东西的路径。出国就没有应酬了吗?就没有人际关系了吗?国外也是地球,不是真空。

成长是痛苦的,面对问题迎难而上是唯一出路,逃是逃不掉的。

我们的肌肉,在合理的范围内,越使用,越锻炼,越强健。人际关系能力,以及任何一种能力和肌肉一样,也是越锻炼,越强大。屡屡逃避压力,长期不用,能力将像缺乏使用的肌肉般萎缩,我们将彻底错失成长的机会。

另外,朋友实际上是给自己贴了个不擅长人际关系的标签。我们似乎特别愿意给自己贴各种标签,不擅长人际关系、不擅长数学、不擅长音乐、不擅长写作……总之,在某方面,我没天赋,不擅长。

扯蛋!不是你不擅长,是你选择了不擅长。心理学家研究,大约付出一万小时,或者十年时间,如果智力正常,你几乎可以学会任何东西,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。成为专家,是不需要天赋的,只需要勤奋。天赋,是用来成为大师的。勤奋加天赋,可以造就大师。我们需要成为大师吗?不需要,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足够。所以,天赋不重要,勤奋不可少。

给自己贴标签,就是自我设限,这个我不会,那个我不行。继而逃避,不再尝试,用进废退,长此以往,某方面的能力真就退化了。结果有三个,要么自卑,承认自己不行。要么装个性,我就这样,爱咋咋地。要么装清高,没什么就看不起什么。

那么如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域,提升自己的短板呢?要实现改变,有两种方式,第一是巨变,第二是渐变。

巨变的方式,是把我们从舒适区,一下子丢到恐慌区,从而实现迅速的改变。如同一个人怕水,你直接拎着他丢到游泳池里。他有可能突破思维障碍,觉得唉呀,原来如此,没啥大不了的。也有可能,他受了惊吓,狼狈地爬上来,从此再也不碰水了。

我更喜欢渐变的方式,也就是把人从舒适区慢慢拖出来,到拉伸区,通过完成一些小的挑战去建立自信。心理学上有个公式,自尊(自信)=成就/期望。显而易见,逐步提升成就是提升自信的有效方式。

治疗恐惧症,比如怕狗的人,最有效的方式,是先给她接触玩具狗,接着是可爱的小狗,然后是温顺的大狗。不敢当众讲话,可以先尝试在几个人面前发言,然后是十几个,最后是几十个。

人生诀窍在于突破自我,一步步积累小的成就,从而提升自信,形成良性的向上螺旋。

最近在练习跑步,一点一点儿的,从最初的可以跑3公里,到4公里,到5公里,到这周的8公里。一步步的积累成就,建立起挑战半马的信心。

找个要改变的方向,一点点儿自我超越吧,唯有锻炼,肌肉才能更强健。习惯逃避,能力必然变萎缩。

别人代替不了你成长。成长是痛苦的,可你无处可逃。借助优秀者的眼光看方向,前面的路,得迈动你的脚。

如果努力了也没有回报,我会选择继续努力

刚看到大学时候的朋友发了一条状态:如果努力了也没有回报,那你还继续努力吗?

虽然不知道她在经历着什么,但看到这段似是询问,似是自语的话,我也不禁陷入了思考。

我们都不是圣人,只是平凡的不能更平凡的凡人,我们会为学业发愁,也会为工作皱眉,更会为爱情低头,那些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事情,我们做不来,我们只是简单的希望事情的结果对得起自己的努力付出。

因此有时候生活真的很沮丧,明明用尽全力,奋然一搏,但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。

加班加点的工作,机器一样不知疲倦,却换不来升职加薪;假装幽默,卖萌耍宝,却不能博佳人一笑;受尽冷嘲热讽,不被理解,孤独前行,却不能离梦想更近一点。

如果生活看起来总是这么似是而非,青春读起来一直这么徒劳无功。我也会问自己:如果努力了也没有回报,那你还继续努力吗?

我想是的,如果努力了也没有回报,我会选择继续努力

其实生活就是这样,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立刻获得回报,我们坚持的梦想总有人嗤之以鼻,努力了也难以实现;我们恋爱的对象总有人瞧不上眼,努力了也难免黯然神伤;我们追求的远方总有人不屑一顾,努力了也难以到达。

可如果我们想要生活不那么言不由衷,如果我们想要爱情不那么似是而非,如果我们想要未来的自己不那么讨厌现在的自己。那么我会告诉自己:继续努力。

生活太多时候是我们自己要给自己一个交代。

所以别沮丧,努力奋斗的最终奥义在于,当你暂时没有收获的时候,也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。

而且我们从来不能确定努力奋斗这朵花,最终会结出什么果。

老人说: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
也许努力工作没能升职加薪,但掌握了专业技能,熟悉了业务流程,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,厚积薄发;也许努力表现没能博得美人一笑,但你的光芒可能早已闪耀了另一个她;也许努力拼搏没能实现梦想,但未来的你绝不会埋怨现在的自己。

追逐梦想的过程不一定非要有结果,但种下的种子终有长大的一天,也许在前行的路上失败了,受挫了,但这不是什么坏事,今天的失败将是明天崛起的基石。

有时候在前行的路上收获的不一定是成品,也可能只是一些原材料,不要因此而放弃努力,所有的成品都是原材料的堆积,所有的永恒都是瞬间的拼凑,坚持梦想,努力的走下去。

也许努力了那么久,最终依然什么都没有收到,心里很沮丧,甚至怀疑努力的意义。但这同样不是放弃努力的借口,因为努力从来不见得成功,但你能感觉到,努力奋斗的岁月里,你和别人不一样。

不要怕错,只怕不做

人往高处爬,水往低处流。是必然的理则,否则将滞留停顿,终究迷失悔恨。

你们在小的时候,都曾梦想将来长大了,要当科学家、教育家,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代伟人,是企业家,是世界的名人,是……但随着岁月的更迭,渐次地长大了,在真实世界里,你们是否曾为你订定的目标作成就的准备呢?令人惋惜的是,往往因心力不足而固封了自己,仍在原地踏步,虽想抬高双脚,却无法跨出第一步,受到周遭所迷惑,安处于现状,而不把眼光往远处眺望,不愿把身体及脚步往前挪移;待理想无法达成时,自己仍在编织另一美梦的内容,做着同样的动作:原地踏步。

那些功成名就的人,他们在到达成功岭峰之前路程上,哪个不是在出发前作充分的准备,找寻出一条最佳的途径,好好地向前迈进,那一个不是以稳健的步伐,一步步地向上攀登,步入成功之境。绝非原地踏步,或伸长了脖子向上窥视,他们不是心存等待与羡慕。你们要知道,即使是移动一小步,那将来的成就可能因而无可限量;纵使出去的这一步,跌倒了,使你尝试了败绩,但你至少有了经验,对你迈向目标必定有所助益,不致于重蹈覆辙,如你胆怯,裹足不前,就得注定永远地失败。你们更应该深切地体认,不要怕错,只怕不做。成功是由不断的失败所换取的代价。

你们愿意作个失败者吗?你愿意永远在他人之后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既然如此,希望你们能体认下列几点:

一、成功不是偶然的: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垂手可得,也不是上天会掉下来的,在成功之前是经过长期坚苦的奋斗,尝尽多少辛酸,费尽了多少心血,才能收到成果。因此,可认知原地踏步,并不能获得成就。成功的背后有着多少沧桑史,背地里曾付出了多少汗水,它是永不停顿的耕耘,才能拥有的荣耀。

二、除了少许的天份之外,大多是靠努力得来的:三分天才,七分努力。是成功不变的法则,一个不愿或不肯努力的人,比起原地踏步,还要糟糕,所以要好好把握一分一秒的时刻,作为迈向下一步的准备,如此才能扎实稳固。

三、开阔心胸,扩大视野:任何人处事,不要只局限于某个小范围,眼光放远,增广胆识,大事多努力,小事不计较,开创造福人群的目标,坚持大同人生的美景,迈开大步向前走。

年轻的朋友们,时代不断地推移,由不得你们停住脚步原地踏步;时势不停地演变,也由不得你们裹足不前原地踏步。平静你的心,放开你的视野,朝向理想的目标,作最充实的准备;坚定你的意志,排除任何的阻碍,勇往直前,作最完美的冲刺,则成功是属于你的。勉之。

坚持,是一种别样的美丽

坚持,是一种力量,所谓滴水石穿、绳锯木断。坚持,是一种财富,所谓聚沙成塔、集腋成裘。坚持,是一种品质,所谓锲而不舍、坚韧不拔。坚持,是一种别样的美丽,装点着不一样的人生

汉代司马迁,他废寝忘食,忍辱负重,坚持了整整13年,用血泪和生命,写出了中国史学上第一部贯通古今、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——《史记》。

明代李时珍,走南闯北,历尽艰辛,坚持了近30年,耗尽了毕生心血,终于写出了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的《本草纲目》。由此,他被后人尊称为医圣

波兰的居里夫人,忘却时间,不论严冬或盛夏,不分黑夜和白天,花了45个月的时间,经过几万次提炼,用坚持,换取了镭的出现,从而震惊了世界!由此,她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学金的女科学家!

美国的海伦·凯勒,一个盲人,心灵却是一片光明。她用数年的坚持,考上了哈佛大学,掌握了英、法、德、拉丁、希腊五国语言,一生完成了14部著作,并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机构。

当代红军,经过十一个省,翻越过十八座大山跨过二十四条大河,走过荒芜人烟的草地,经历了不可想象的困难,用血性的坚持,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。

漫漫长路,是什么让他们走向成功?悄然岁月,是什么让他们创造了奇迹?是坚持,坚持,再坚持!如果不是坚持,历史长河就掀不起他们的波澜,成功就泯灭于最初的放弃。

坚持不仅是一种毅力,一种意志,它更是一种品质、一种精神力量。它可以化渺小为伟大,化平庸为神奇。无论明天是否花开,无论今生是否有成,只要坚持,就能装点和成就人生的别样美丽!

掌声总在成功后

在竞技场上,冠军跑到终点之后;在演艺剧场,艺人结束了精彩表演;在科研战线,科学家公布了科研成果;在工程领域,大楼盖好,桥梁修成,掌声才骤然响起,鲜花才会献上。而在这之前的刻苦训练,潜心努力,卧薪尝胆,宵衣旰食,一般是不会引人注意的,更不会换来掌声和喝彩。掌声总在成功后,冠军跑在掌声前,是古今中外一条普遍规律。

因为世人大都是功利的,在没看到你拿出的真金白银时,是不会给你掌声的,包括礼节性的掌声,尽管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。甚至于在你已获得成功,拿出真家伙时,他们还会怀疑是不是赝品,迟迟疑疑地不肯报以掌声。所以,这个成功后的,可以是分秒计算的瞬间,也可以是以年为单位的数载,或者是以百年为单位的若干世纪。

飞人博尔特在百米跑道撞线后就赢来了掌声雷动,还有鲜花、美酒、奖金,告慰了此前他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,回报了他在训练中流下的汗水。

诗仙李白,在他的诗歌流传开后,也很快赢来掌声,为其鼓掌的人有普通读者,有诗界同行,甚至还有真龙天子,而且掌声一直响到今天。杜甫就没那么幸运了,虽然他的诗歌同样成功,但掌声稀稀拉拉,直到去世多年才被人逐渐认可,戴上诗圣桂冠,掌声也渐渐变响,而且越来越响。

苏东坡,文赋、诗词、书法、绘画、佛理,无所不精,那是个几乎在他涉足的所有领域里都大获成功的文化巨人,但在世时不仅掌声不多,而且倒掌一片,身世坎坷,饱经风霜,屡受贬谪,甚至还有生命之虞。当掌声响起的时候,他的墓前的柏树已有一抱粗了,好在与他没有利害冲突的后人都是识货的,毫不吝惜地报以长时间的、雷鸣般的掌声,他若在地下有知,当安息九泉。

最戏剧性的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·高,他是个天才画家,成功地创作了一批伟大作品,但生前没人赏识,未闻任何掌声和肯定,居然连一幅画都没有卖掉,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。而在他身后,人们慢慢认识到了他的艺术魅力,把他奉为表现主义的先驱,他的画作深深影响了20世纪艺术,好评如潮,掌声雷动,其作品如《星夜》《向日葵》与《有乌鸦的麦田》等,现已跻身于全球最着名与最昂贵的艺术作品行列。

生前寂寞,不知掌声为何物的作家卡夫卡,死后却引起了世人广泛的注意,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。还有生前默默无闻,死后却赢得世人惊赞,其遗作成为至今无人超越的汉语文学高峰的曹雪芹。

掌声总在成功后,既然是无法改变的规律,那么,我们能做的事,就是耐得寂寞,顶住清贫,积蓄能量,积累成果,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上辛勤耕耘。不要过分奢望成功后的掌声,幻想人们的拥戴和赞扬,那会分心、误事、劳神,影响奋斗的脚步。而且,还要有成功后也听不到掌声的思想准备。这是因为人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有个过程,毕竟我们干事业是因为真心喜爱,是因其有价值,并非为了那成功后或长或短、或大或小的掌声,掌声无非是事业成功的附属品。

人们都羡慕别人成功后获得的掌声,头顶的光环,但少有人去关注他们在成功前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。天道酬勤,功不唐捐,无论何时,无论是谁,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,没有倾情的投入,没有过人的付出,没有呕心沥血的精神,没有以命相搏的决心,就无法得到命运女神的青睐,打不开成功之门,自然也换不来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

掌声响起来,我心更明白,掌声为生命添彩,掌声为成功作证,我们期盼掌声,但不为掌声而活着。

人生需要复原力

每个人的生活里,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逆境、挫折和打击。有人因为这些打击,使自己变得愤怒、恐惧、悲伤,甚至让自己持续活在懊悔和愤恨的日子当中。然而有些人却能够在挫折中屹立不倒,不断在逆境中调适自己,自我坚持,找出新的出路。而人生正是需要这种复原力——在逆境中调试自己,抵抗压力,克服困难。

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不良的环境下,成功面对并克服各种压力和变化,从逆境和挫折中恢复过来,进而维持正常的生活,心理学中称这种能力为复原力。客观上,每个人都有复原力

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比过去来得更加巨大。面对种种无可避免的挫折和失败,有人渐渐丧失了信心和自我价值感,有人变得情绪失控,出现攻击行为,有人显得忧郁沮丧,甚至出现精神失常的情形。相反的,一些人不但能够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,而且即使遭遇挫折和失败,也能够容忍并排解困难。这就是挫折复原力。

复原力的概念之所以能够迅速地迁移到各种研究领域中,在于它是一个兼容性极强的研究框架,成功地整合了发展、人格、情绪、社会、认知、应激及健康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的现有成果,甚至涉及到了哲学、物理学、生物学、医学、教育学、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,对人类抵抗压力战胜挫折起了积极的作用。

这一领域的研究先驱路特曾说过:研究为什么和如何使个人活得有自尊和充满自我效能,而不只是了解什么原因使个人放弃希望会更有意义。对挫折复原力的研究与这种积极的心理学思潮正好契合,研究者们已经不再像原来那样只关注压力、缺陷和疾病,而是逐渐致力于挖掘个体自身的优点和潜能。

台湾一位著名心理学教授曾经说过,一个具有良好复原能力的人,必须要具备以下特点,才能使得他能够快速地应对挑战,并恢复心理健康:

1.具有幽默感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,使他不至于过度灾难化自己的处境,或以偏概全,背负过多责任或全然归咎他人。

2.虽置身挫折情境,却能将自我与情境作适度分离,使他不至于沉溺在不幸的事件当中,并将这些遭遇带到生活的各个层面。

3.能自我认同,觉察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及有价值的人,并具有独立控制和驾驭环境的能力。

4.对自我和生活具有一定的目标,相信并落实有意义的生活,对未来具有一定的期盼。

5.具有效能感”,有解决问题,向环境或压力挑战的能力。

6.能够和他人连接,建立支持网络和归属感,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技巧。

7.较少强调个人的不幸、挫折与无价值感或无力感。

既然我们都无法躲开逆境,与其逃避问题,不如作好迎战的心理准备,学习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,培养自己的挫折复原力,在逆境中成长,让自己重新出发。用积极的视角和眼光看待这个世界。

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,既然你登上了,你就是这个舞台的主角。无论你演的是什么角色,自己尽力演好就够了。不要顾及台下有无掌声,只要你有勇气在这个舞台上演完自己,你就是成功的。

将正确的态度转化为人生行动

态度只是成功的开始,如何将态度转化为行动才是成功的关键。你需要将组织的目标和行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。在这一个过程中,你需要有正确的方法。

把生活看成你每天都在建造的大楼,一个个房间,一层层楼,而你的态度就是这栋大楼的地基,一种坚定、积极、有力的态度会让你建造起一栋高楼大厦,这栋大厦就像它的地基一样,能经受任何风雨,而从态度到行动的7个步骤就是你构建个人和职业成功大厦的框架,它们将帮助你创建自己希望的生活和事业。

1步:坚定必胜的信念

在你开始行动、拿起电话或是达成协议之前,你必须坚定自己必将胜利的信念。你对自己的承诺是最重要的,你每天都要百分之百地强化内心的动力,以确保自己有充足的能量和动力去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。然后,你展示出与坚定承诺相配的杰出表现,并以此引领其他人。

1个必须的态度是值得信赖。信赖是承诺的核心。如果你不值得信赖,就谈不上对事业的忠诚,也不会有可持续的成功。员工和企业有时就像球队,只有当所有队员都忠实、值得信赖任时,这个球队才能赢。当你值得信赖时,你就将激发其他人也赢得别人的信赖。

2步:拥抱机会

我们周围总是存在机会,但是我们必须张开眼睛、敞开心胸才能发现这些机会。拥抱机会,就是